生蚝又叫牡蛎,其实是西方和东方共同喜欢的美食。
但是在上一年丹麦牡蛎泛滥成灾的新闻却突然刮遍整个中国美食界,吃货甚至扬言:去丹麦吃光牡蛎。
丹麦人从来没有想到,他们国家遭遇的生蚝危机可能成为中国吃货的口福。丹麦的困境或许是中国人最难以理解的,因为对于他们来说,这大批的海鲜是一种美食,而不是麻烦。
因此就有很多人心中认为:西方人不吃牡蛎。
这就是大错特错了。生蚝在《圣经》中被誉为”海之神力”。西方人把生蚝称为“海中牛奶”。有这些就足以证明生蚝在西方有着怎样地位了。
拿破仑曾说:生蚝是我征服女人和敌人的最佳食品。
鉴于拿破仑诸多被引用的名言现均证实为伪造,这句话我们到也不必过于相信。不过在西人普遍认为,蚝含有丰富的荷尔蒙,是催情之物,可补充精力,西人对蚝的进补功效是有共识的。
而在中国,对蚝的认识自然更加深刻和理论化,“性平,带微寒,能养阴补血,清热解毒,既可养阴,亦壮阳火”。《本草纲目》中更有记载:蚝肉“多食之,能细洁皮肤,补肾壮阳,并能治虚,解丹毒。”
现代医学还认为牡蛎肉还具有降血压和滋阴养血等功能。突然好尴尬,这哪里是在说蚝,分明是在说一粒精装贝壳版的伟哥嘛。
对于这样一种好东西,西方人为什么不吃呢?在法国,有着共同法兰西文化背景的男女相约前去吃生蚝,其中的浪漫与暧昧,是无需灵犀就心领神会的(男的补充精力,女的自然心领神会了)。而且可以查到,法国奥贝尔日餐馆一天就能消耗两三百公斤的生蚝,这种销量明显不低了。
当然法国不等于丹麦,不过丹麦只有六百万人,针对这种物种灾害,再加上并不是”吃货“自然难免会有泛滥的趋势。(中国一个沿海稍微大点的城市都有四五百万人,可以想象一个丹麦那么大一个国土,才有六百万人是多么的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