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药:黄芪、太子参各15g,桂枝5g,生牡蛎20g(先煎),白术、白芍、山茱萸、麻黄根、炙甘草各10g。
加减:纳差加山楂;便溏腹泻加乌梅;便结加知母;夜睡不宁去桂枝加浮小麦、五味子;血虚加当归;阴虚内热去桂枝加知母、牡丹皮。
用法:每日1剂。水煎2次,分3次服。生牡蛎先煎时加米醋3~ 5ml。以上为3~ 6岁剂量(随年龄增减)。
来源:古定国(柳州市第二运输公司医院)
方药:芡实、赤石脂、地榆、茯苓各10g,黄芩、藿香各8g。
加减:发热重者加柴胡、淡竹叶;呕吐甚者加竹茹、半夏;无热恶寒证属脾阳虚者去黄芩,加炒白术、桂枝。
用法:上药水煎浓缩至50ml。5~ 6个月小儿每次服8ml;7个月每次服10ml,1~ 2.5岁每次服15ml;均每日3次,连用5~ 7天。
来源:张 义(安徽六安地区中医院)
方药:朱砂1.5~ 3g。朱砂研极细末,加入适量白酒摇匀。用食指蘸取混合物外涂双侧劳宫、涌泉及百会、印堂、太阳诸穴;涂抹时按揉上述穴2~ 3分钟,局部红润温和为度。每晚睡前30分钟施行,每天1次。
用法:< 1岁1.5g;1岁~ 2g;2~ 3岁3g。
来源:刘雪成,杨 静(山东淄博市中医院255300)
方药:茜草根10~ 12g。
用法:水煎2次,分4次温服。病重者用量可加至20~ 24g。
疗效:应用10余年,疗效颇佳。
来源:叶万选(浙江省临海市黄坦乡卫生院)
方药:麻黄5~ 10g,五味子3~ 5g,益智仁15~ 30g,桑螵蛸15~ 30g。
用法:水煎服,每日1剂,临睡前1h服用。5天为1个疗程。
来源:姜洪玉,吕慧清,陈友栋(青岛市第二人民医院 266033)